東莞教育博客

關注東莞家庭教育,關注中小學生的成長與學習!

« 爸爸,您那如山的愛-“我愛我家”少兒書信大賽寫在一年前——媽媽給女兒的一封信 »

家鄉環境污染的調查

活動背景

美麗的江南水鄉——浙江省海鹽縣于城鎮就是我的家鄉,這里河網縱橫,環境優美。近年來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家鄉的環境也日益受到了污染。河道由于人們隨意排放污水、傾倒生活垃圾水質受到嚴重污染;天空被煙霧遮掩,告別了湛藍的容顏……這種種跡象表明,保護環境已經刻不容緩。在老師的指導下,我們決定對家鄉的空氣和水質污染做一個調查。

活動目標

1.了解家鄉空氣、水環境污染的現狀及應對方法。

2.通過實地察看、采訪調查等途徑,培養收集資料的能力。

3.懂得關注自身生活,關注人類的生存環境,從小樹立強烈的環保意識。

活動過程

1.空氣污染的調查。一是在學校附近的“海(鹽)――王(店)”公路上統計汽車流量,從而測算交通工具給空氣造成的污染;二是登上學校觀景臺統計學校附近工廠煙氣所造成的污染。

2.水質污染的調查。選擇以下四個具有代表性的問題進行調查:家鄉水質以前是怎樣的?是什么原因使小河成為今天這樣?你會往河里扔垃圾嗎?如果你看見別人往河里扔垃圾,你會怎樣?

3.通過網絡搜索,采訪環保人員,實地察看,獲取資料。

4.討論環境污染的成因及治理措施。

5.寫一份建議書給于城鎮政府,希望在建設“小城鎮”的同時,大力加強環境治理,把綠地還給自然,把希望留給人類。

“家鄉環境污染的調查”從學生熟悉的自然環境入手,以研究家鄉空氣、水污染的成因以及治理措施為題,使學生在探究學習的過程中對人與自然的關系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培養了學生的環保意識和生存的憂患意識。

三.體察社會生活

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要做,要真正做,只有到社會上去,以社會為學校。”因此,要使學生真正有學問,還必須帶領學生融入社會,走進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激發學生了解社會生活的興趣,從而使他們自覺走向社會。

找尋社會熱點現象

社會是個萬花筒,從本地區或某一時間段的社會熱點中挖掘主題,就社會發生的某一現象進行調查,弄清發生這種現象的原因及解決的方法。從而培養學生接觸社會,感受生活,學會人與人之間的合作、交流,鍛煉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比如,2007年暑期,我們于城鎮養豬農戶家中的豬普遍發病,死亡率極高,同樣周邊地區也有類似情況,造成市場上肉價大幅度上揚,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較大的影響。根據這一社會生活熱點,我們開學后引導學生開展《夏季高溫豬的發生及預防對策的調查》和《豬肉價格上漲原因的調查》,用調查得來的數據初步剖析了其中原因,體驗到了實踐帶來的快樂。

體察社會生活,讓學生走進社會大課堂,了解了社會的現狀,認識了周圍的生活環境,熟悉了各種社會資源,讓學生體會到參與社會服務的意義,鍛煉自己勇于參與、大膽實踐的品質。

四.認識個人生活

“要使青少年正確地認識世界,無論是在家庭、社會還是學校進行的教育,都應首先使他們認識自己。這會對一個人一生的社會行為產生影響。”

綜合實踐活動就是要通過各種體驗活動逐漸認識自己,讓自己成為一個學會認知、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生存的人,讓他們既能承受生活的壓力和痛苦,也能創造生活的品位與樂趣。在奮發有為的人生旋律中把握生活的節奏與和諧,學會用健全的人格去應對復雜的社會生活,使自己的生活充滿生機與活力。因此,引導學生從認識自我、完善自我的角度去挖掘主題,就是認識生活,學會生活,并為創造未來的可能生活奠定基礎。

比如上學期,我們針對許多學生不吃早飯,喜歡在校門前的小食品店里買零食這一現象,引導學生開展了《“我們的早餐”現狀的調查》這一綜合實踐活動,通過采訪、問卷調查等活動形式,使學生懂得了養成吃早餐的必要性,調查組的同學向全校同學發出了倡議書,提出了建議??梢哉f,在活動中每個學生都有收獲,這些收獲對學生來說會長久地留存在他的記憶之中。

生存是人的第一需要,而勞動是生存的保證,勞動素質是人必備的最基本的素質。古人有詩云“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我們除了要在課堂上學好勞動知識外,還要克服各種困難,創造一切有利條件,給學生提供實踐的場地與設備,讓學生親自參加勞動實踐,強化勞動實踐意識。對于這一點,農村孩子就是少不了節假日要隨父母參加一些田間勞動。那么教師要轉動自己的腦筋,把這些學生實際勞動中的體驗注入科學引導的靈氣兒,把它引入到綜合實踐活動課,來充實課的內容,做到有的放矢,活動效果同樣是很棒的。

去年,學校利用所處的有利條件,開展了一個“走進農園 體驗農活”的勞動實踐活動,我與學生參加過一次“挖芋”體驗。學生帶著鐵鍬、臉盆來到田間,“挖芋”在教師指導下分組進行,一人挖,兩人撿,一會兒工夫,學生們挖出了幾大盆芋頭芋子。雖然汗流滿面,但一個個喜氣洋洋。我問:“為什么這邊的芋沒有那邊的長得大?”學生答:“因為這邊有大樹,陽光不充足,所以長得小。”問:“為什么不自己一邊挖一邊撿?”答:“那樣又慢又累,不如分工既會又省力。”問:“上這樣的課高興不高興?”大家異口同聲回答:“高興。”問及為什么?他們說:“這是收獲,我們從來沒有嘗過這豐收的滋味。”不難看出,學生們在勞動實踐中既懂得了道理,掌握了知識,鍛煉了能力,又感受到了勞動的艱辛與豐收的喜悅,同時也受到了熱愛勞動,互助合作等良好思想品德教育。

五.面向家庭生活

人們常說,家庭是人來到這個世界之后邁進的“第一所學校”。家庭生活是五彩繽紛的,飲食起居、休閑娛樂、消費與理財、家庭勞作、老人贍養等都是家庭生活的內容,以充滿情感的家庭生活為著眼點,不斷生成有意義的活動主題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內容生活化的拓展策略之一。我們根據于城鎮新農村建設的實際,從關注學生家庭爺爺奶奶的生活現狀著手延伸到于城鎮農村老年人的生活現狀,生成了《于城鎮農村老年人生活現狀的調查》這一綜合實踐活動主題。再比如,我們于城鎮農戶有養兔子的習慣,一位學生發現一窩小兔中有幾只癱瘓了,四肢無力地趴在籠板上,為了弄清楚原因,萌發了探究的興趣,開始了《適當陽光照射防治仔兔軟骨病的試驗報告》,通過對比試驗,得出了仔兔每天適量的陽光照射對防治仔兔軟骨病確有效果的結論。雖然這樣的實驗沒有多大的創新價值,但對學生來說經歷了一次研究的過程,這過程彌足珍貴。

家庭生活是每個學生親身經歷的,生活感受也是最深刻的。農村孩子因為家庭生活條件相對落后,“窮人的孩子早當家”,他們要靠自己的雙手去改變現狀,創造美好未來的愿望也總是強烈的。

去年暑假過后已開學,農村蒼蠅蚊子成災,那蒼蠅、蚊子都會咬人,腿上手臂上都是包痕。于是,我提議大家來做蒼蠅拍。我首先告訴學生做蒼蠅拍的材料和工具:一根竹片、一塊紗網、一段布條、兩枚小釘,至于紗網、布條之類的材料學生可以任意選擇自己喜歡的顏色,拍面的大小、拍柄的長短可以自己定奪,基本要求是放出的蒼蠅拍要實用、美觀。對于做蒼蠅拍的幾個難點和關鍵——拍面拐角處的縫制與拍柄的安裝,教師也不做統一要求,而是請幾位同學演示,結果學生們爭先恐后要表現自己的方法。想出了好多種辦法,有幾種是連老師都沒有想到的。在一陣愉快、和諧的氣氛中我發現學生們做出了各式各樣的蒼蠅拍。拿拍面形狀來說,有傳統的長方形、正方形,還有心形、桃形、蘋果形、扇形……;從顏色來看,也是五顏六色,令人賞心悅目。同學們興高采烈地相互評說著優點與缺點。這時教師不失時機地指導學生要找出不足并提出改進的方法。一節課在興趣濃濃、意猶未盡的氣氛中結束。

去年,學校還組織了“我長大了”的綜合實踐活動,分別開展了“設計我的小房間”、“我會精打細算”、“今天我主廚”等小主題活動,這些內容最大限度的回歸學生真實的生活世界,在開放的時空中促進學生生動活潑的發展。

總之,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不斷找尋、挖掘生活化課程資源,要以現實生活為切入點,聯系五大生活領域,著眼學生未來的可能生活。在留心觀察、用心體會、真心實踐中去擁有一份追求探索的熱情和執著,不斷豐富和拓展生活化的課程資源,為學生搭建起更寬廣的舞臺。(東莞家教網)

分享到:

發表評論: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里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

日歷

最新評論及回復

最近發表

Powered By 東莞家教網 東莞理想家教

粵ICP備11015263號 sitemap
Copyright www.by1926.com. Some Rights Reserved.

日本伊人色综合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