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家教利大于弊 負面效果分析
同樣有“利”也有存在“弊”。從家教機構制度,有應聘機構的臨時工作教師角度,我們來看一位工作者如何說的……
“我就做過家教,現在也正在做。我曾經帶過一個高中生,常常與他溝通,還使得他和媽媽的冷戰結束,使他們能相互理解。很多孩子不太聽父母的話,甚至有抵觸情緒,但是作為哥哥姐姐,家教與他們還是能很好的溝通的,如果家教的人品沒有問題,應該會給孩子不僅從學業上,更是為人上做出積極的影響.......”
可見家教本身存在職業道德典范的作用,如果意圖家教,而不是改善,就變成是一種錯誤的誘引。家教在漏洞的方面顯得有“弊”。
從教育的主體者,家長來考慮卻又是另一面風聲,我們來看看社會家長的反應是怎樣:
孩子普遍對家教有抵觸情緒,不愿認真學習,甚至想方設法趕走家教;家教教學方法過于生硬,容易使孩子產生厭學情緒,不利于孩子的身心發展。所以還是盡量別請家教,小孩子要擁有一個快樂的童年。家教有助于孩子獲得更多的知識,得到一對一的訓練,有針對性的解決自己學習方面的不足。同時,家教也容易使孩子產生依賴的心理,或先知先覺上課可以松懈,或后知后覺反正有人補課。若要成才,還是自立為先。
在幼教家教中最突出的問題是拔苗助長,在社會和家長的期望中,懷著“不輸在起跑線上”的想法,對孩子早早進行各方面的學習教育。似乎從小優于他人,但孩子可貴的天真、好奇、探索欲望在我們的精心教育中逐漸磨滅。還有就是幼教中的幼兒觀念,將孩子不當孩子,更多從成人角度去處理孩子問題。
一、因為家里有家教,很容易讓學生對平時老師的講解產生“無所謂”的心理,而僅僅依賴家教的講解。
二、只與家教進行一對一交流,會使學生喪失其自身聽講的能力,包括在課堂上與老師的互動、主動回答問題的積極性以及對于老師面對全體同學講出的話的理解能力。
三、請家教要占用課余時間,甚至我們班里很多人的家教課都是利用晚自習時間。這樣會占用學生的休息時間,比如說本來休息一天,你這一天可以寫半天作業、歇半天,但請了家教后必須騰出半天時間來上課,這使你要不然無法休息,要不然就無法輕松完成作業。若占用晚自習時間,則會耽誤在校課程,雖然學校明確說那叫晚自習,但是學生們都知道,老師們難免都會講點東西,我們無法否認,老師作為直接的授課人和出題人,他會更加清楚學生需要掌握什么、那些掌握的不好、考試的重點是什么等問題,長期耽誤課程,一定是弊大于利。
四、這會使學生自私,使其在學習上變得被動。他只讓家教講給他自己聽,只有這時他會去聽,而對于老師講給全體同學聽的話則精力不夠集中或無法理解。而且他只會聽家教講,只是接受,而不懂得在課堂上聽講并在老師的講解中發現自己的弱點及不理解的點并在課下解決。
五、這浪費錢。明明可以直接上學學,現在卻要多掏一份錢。
六、這使你不能完整地體會上學、聽講甚至是和同學上課聊天、打鬧的樂趣。 比較一致的意見是:請家教弊端很多。即使成績有點提高,但付出更多的時間,喪失了獨立思考的機會,不劃算;即使孩子吃得多了一點,也是以減退學生的消化能力為代價的。
據我了解,從事機構家教,一方面有“家政嫂”職責,代替父母,下課接回來吃飯,輔導作業,一天在學校還是教育機構度過,讓工作繁忙的父母可以緩解對孩子的白天接送吃飯輔導壓力,也對于很多知識缺漏的家長,給予一個寄托的“管教”中,給了家教有利的一個趨勢,一部分家長也極力不排斥這樣的現象!反而有時候是覺得“救于水深火熱”, 但是側面我們不難發現,對學生影響帶來的弊端也不容忽略,而對于教師從事教育課堂,同時兼職在課外課堂的,同時抓取的工作,會帶給很多教師壓力,在處理選擇問題,反而經常會很多人樂于機構制家教,家庭式家教,在本身的工作職責上則減輕了工作上的認真態度,重心偏輕于教育課堂上,這是沒有家教家長學生更多擔心的問題所在,這兩頭輕重問題,成為一種負擔的顧慮!教師是否能良好的工作中體現一個正確職任,引起我們深思!
家教對于急需補缺知識的學生來說,確實是一個有利于的方向,但是對于教師選擇,以及教師家教行為偏重選擇,都是弊端。無償的家教,是利用教師課后時間貢獻時間,精神的地方,這讓很多教師退卻了作為教師職責的一個閃耀的地方!更多利用家教有償來收取一定報酬和“應該”的“回報”,又容易讓人在同行業中起一個體諒,理解的范疇,同時也讓機構制的家教,掀起一種促進知識者利用“兼職”的生活奮進打拼的念頭,促進就業,帶動人才經濟的轉換。而一些“唯利”的眼光,讓很多從事教育者家教成為飯后成迷的兼職工作,連鎖隱患也是存在,學校在上課時間以外,就是給教師利用的家教機構,利用學校價值牌匾來攝取想要的經濟利益。讓更多行業“盲目跟風”,影響教育事業的工作!
但為何教師會選擇這樣的“忙”,這是一個深思的問題,多數情況,教師處于教育壓力下,學校制度壓力下,生活壓力下,人際處理的壓力下,更多是比較心的壓抑下,選擇一個奇葩的緩解壓力的缺口,是拿生活需求做借口,在教育行業中,已經將“教書”作為一種“糊口”的生活。而不再是一個很“光榮為人民服務”的職業!維持著自己的職業道德,教書育人,關愛學生,愛崗,或許會被打著一個“幌子”,縈繞在學校中一個“寄生蟲”一樣!慢慢就發現,所謂比較的“忙”,很多不愿意被驅使在上課精神壓抑的“忙”,更愿意被課后有經濟利益的“忙”收攏心!
徘徊在教師家教的“利”與“弊”問題中,誰都沒有一個定數可以勝數,但是,我們應該從教育本身的主導者與主體者直接衡量,教育義務,教育權力,受教育義務,受教育的權力,是一個很客觀的價值引導。本身教育是國本,我們在崇尚教育領域是片“凈土”,我們就該不受到思想“污染”!教育是滿足于“有”需要,而不是勉強在“被”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