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家教網 連續花費了三個夜晚,終于把這本書啃完了。要說以前對于這類書、講座等,我是提不起多少興趣,我總覺得自己在這方面的認識(事實上沒形成意識)已超于那水平之上,但這幾年隨著生活的變動,特別是一心走進那些公式,電路中的時候,很多時候我忘記生活了,也忘記從日常生活發現點什么,時間長了心開始乏味,開始感覺缺失。
感覺身邊的人越來越難談心,大多時候我們是在談認識,談著談著我們開始也談女性朋友,想為什么沒一個鐘情的人,明明那個男的或女的那么不可思議卻那么容易走到一起,而我們永遠想著一份曾經的愛、暗戀或者是想著一個人又或者從沒有出現過,想著對她好,但她卻永遠不會對你有一個暗示或明確的回應。我們缺失了,迷失了,很多事情超出了我的思想底線,他們卻走得很自然,是我們保守地站在道德原點,而他們是走在社會前沿。我們只停留在原點,而他們一直在經營,不如意了,于是開始傷心,一次傷不停重復,傷多了開始麻木,于是把自己隱藏起來在沒人的時候獨自暗傷,心已經麻木了,偶爾一滴露水滋潤一下它的心田,但她心里永遠覺得干枯著,累了不再相信愛,不是不相信了,是心累了,傷透了,氣夠了,于是她開始了想不停的新生活,但這一切都不容易,這是一個好的開始,卻走得很累,但心里的傷永遠抹不去,當她停下來的時候心依然在痛,還是那么清晰。
每本書都有一個引申意義,引申讀者想一些更深刻的問題,或許是生活的一些平常的現象,卻讓人想通很多事情,這是一本書的價值。而已,作者似乎都有一個共性,書的最后總會讓人讀完后感到失落,像失去了點什么,像失去戀人一樣,想回味,但她卻慢慢遠去了,于是我又開始找類似的書去追尋這種感覺,但每一本書到最后還是引領你去看下一本相似的書,讀多了,不用看了也知道情節了,這個時候也就差不多換味了,但這種思想卻成了你的意識。
其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