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本來就是一個很高尚的職業,對人類的教育事業做出了很大的貢獻,育人成長,為人師表的要求他們要學識淵博,品行端正,但在很多時候他們卻往往忽略了一個比較重要的問題——教師的心理健康。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外國資本主義的文化入侵,形成了強大的沖擊,致使部分教師的心理失去了平衡,發生心理問題,F實社會的激烈競爭,發覺理想竟然成了夢想,心中的失落感覺越來越大,對周圍的事物不聞不語,工作態度不認真,懶惰,性格逐漸變得很孤僻。因此,在為了學生健康成長的情況下,首先要嚴格檢查教師的心理健康。
作為一名人格健全的教師,他不僅是學生與家長溝通的橋梁,也是創造教室溫馨環境的奠基人。教師品德良好,能夠與學生形成良好的師生關系,學生們的學習也能飛速進步;而心理有問題的老師,與學生的相處可能會形成一種惡性的關系。我們提倡教師的心理健康,不僅是為了學生的健康成長,也是為了教師個人素質的需要。
教師心理不健康的表現為對學生大聲呵斥,無故體罰學生。
有些教師可能是剛出來工作的緣故,心理承受能力不是很好,由于工作上的失誤,可能受到領導的批評,心理覺得比較厭煩,心中的厭氣不能得到有效的疏導,對待學生的態度很不好,把學生當作他的發泄對象,從而獲得心理上的滿足。也有部分教師的思想觀念比較陳舊,認為對學生不打不行,學生做錯了事,就要接受懲罰,打罵是在所難免的,甚至一些罵爹罵娘也說得出口。學生在面對這種教師的時候,都是小心翼翼的,深怕自己做錯什么事,會受到老師的打罵,整日生活在恐慌之中,心理健康也有很大的問題。
教師心理健康需注意的問題:1、在工作中應保持自信樂觀的精神。
教師不是圣人,他也有七情六欲,在工作上所碰到的煩惱,只要自己能夠處理好,不沉溺于痛苦之中,保持良好的自信心,對工作有很大的熱情,認識到教師這份職業是為了更好地教育后人的崇高職業。
2、在工作中要正確處理自己的情緒問題。
教師的壓力也很大,特別是教畢業班的教師,學生的升學率,家長的深切期望,還要靠自己撐起家庭,也挺不容易的?赡軙炎约旱膫人情緒帶入到教學中去,對學生會出現大聲的責罵。所以教師要在教學中正確處理自己的情緒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