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中,客家婦女承擔著主要的教育責任?图壹医淘诮逃齼热、教育方法等方面既體現了中國傳統家教的一般特點,又具有本民系的鮮明特色,故東莞家教可借鑒其優秀教育方式。
《三字經》上說:“養不教,父之過”。《白虎通•三綱六紀》也指出:“父子者何謂也?父者,矩也,以法度教子也!闭f明父親對子女有實行教誡的義務和權力,對子女的教誡權,是傳統中國社會父權最突出的標志。
然而,在客家人的家庭教育中,客家婦女承擔著主要的教育責任。這一特點是由客家婦女在家庭經濟中的重要地位所決定的?图覌D女在家庭中是一家之主,主持家政,農事及家務,“而老弱之撫養,少長的教導,亦概由她們負責。之外還須應酬親朋,計劃充實家計之策。
在家男子雖可以共同參加家事,但其最大職責不是處理家務,而是周旋于社會之中;至于外出男子,一年居家一二月者,或數載始回家一次的,在家中則如處于客卿的地位,婦女待之如上賓,服侍周全,使男子之衣食住均能感覺舒適。男子因不明家事,多不欲過問,而家庭工作,婦女亦不愿使其染指,因此男子見勞苦終日節衣縮食的婦女,體貼入微地服侍自己,自己反而優游歲月,貽累家人,空囊回家者既覺慚愧,而衣錦還鄉者亦生愛憐。故在舊歷元旦,回家的男子,燈節一過,即重登征途,餐風露宿于異鄉,求事業之成就,以慰籍家人。故客家婦女是家庭的重心,家庭組織賴以鞏固,子女教育賴之維系,男之事業賴之鼓勵,而客族之光榮,亦賴之發揚!”
正如上所述,客家有男子外出謀生的習俗,女子在家既負責家務勞動,也負責田間耕作。她們的勞動所得,不但用以維持一家生活費用,甚至可供子女受教育,而男子在外寄回的資財,多被儲存起來,用以買田蓋屋?图姨厥獾牧曀滓约翱图覌D女的這種特殊家庭地位決定了她們在家庭教育中承擔著主要的責任。
另一方面,客家婦女具有不可多得的良好素質,使得她們不僅在體力上,而且在精神上都能很好地勝任自己在家庭教育中所承擔的重要角色。不少文章贊美過客家婦女的優良品質:健康、自然、獨立、奮斗、堅忍、耐勞、賢良、勤儉、精干、大方、聰明、熱情、有禮……,是中國勞動婦女最美好典型。的確如此,客家婦女一反傳統婦女深鎖閨閣的行為,走出家門,承擔著繁重的農耕,應酬著親朋;家中內務,她們更是無所不通;她們甚至能在農田、山頭,肩挑一擔,感悟著天地、人生,矢口而出那順暢自然吐露自己生活和情感的客家山歌。因此,客家婦女能夠把自己的后代塑造成為身體健康、自然,富于生產、生活知識和經驗,充滿激情和智慧的優秀民眾。(東莞家教網)
聲明:本文可能摘錄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如涉及版權問題,請積極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對文章作刪除處理。聯系方式請查看網站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