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心的父母一般能發現孩子在日常生活與活動中,包括學習、玩耍、游戲等,意識到孩子某些穩定的個性特征,比如有的孩子調皮搗蛋、自私;有的忠實、慷慨,有的則大膽、勇敢;相反也有的較膽小、怯懦;有的孩子積極主動;也有的依賴性很強。這些獨特的表征在心理學上稱為性格。性格是童年時期一天一天地,慢慢塑造出來的。因此,正確理清性格與成長的密切聯系,性格與環境的關系,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有著重要意義。
小孩子的可塑性高,一般在這個時期父母都比較擔心。塑造良好性格,培養孩子優秀品質,應該從以下幾個基本的方面做起:
教育孩子誠實守信。父母是幼兒接觸最多的人,因為小孩子的模仿性較強,所以家長的榜樣作用特別重要。父母平時的言行舉止對孩子誠實性格的形成至關重要。
正確對待孩子的過失。人有失手,馬有失蹄。犯錯在一個人一生中都難以避免的。既沒有絕對的正確,也沒有絕對的錯誤。孩子有時做錯事是很正常的,父母要態度溫和地鼓勵孩子,勇敢承認錯誤,積極幫助孩子總結過失,鼓勵孩子幾時改正錯誤,知錯就改。
滿足孩子某些合理要求和愿望。家長應該盡量滿足孩子的合理要求,即使無法滿足其要求,也應該向孩子道明緣故。過分遷就會使孩子有依賴心理,對培養孩子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很大影響。然而,如果一味拒絕,即使是在合理范圍的要求,易使孩子說謊或背著家長做壞事。
教育孩子應該更自信。成年人都知道,沒有永遠的困難,也沒有解決不了的困難。然而,孩子的閱歷少,容易遇到挫折而對自己能力產生懷疑,進而形成一種自我壓力。
努力創造和諧且愉快的家庭生活氛圍對孩子自信的提高,孩子自信心的培養有相當大的意義。良好的親子關系可讓家庭變得更溫馨,這最后的結果是給孩子帶來很大的安全感和家庭的溫暖。在日常生活中幫孩子獲得更多的成功體驗,根據實際情況家庭應提供可以提高孩子獨立能力的練習機會,如搞衛生,擺桌椅等。另外,對于孩子的優點與進步要及時給予表揚和鼓舞。
培養勤奮的品質。勤奮是以后學習工作等活動的取勝之道。應該根據孩子身體發育的情況安排簡單勞動,讓孩子盡量多地操作一些力所能及的勞動,從而使孩子逐步意識到勞動的價值與意義。學會欣賞家長和他人的勞動成果,避免孩子養成懶惰的不良性格。
當然,比較常用的方法還有很多,比如用人物傳記或歷史典故中的例子對孩子啟發教育,讓孩子向勤奮者學習,從而養成勤奮的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