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質條件富裕的今天,愈來愈多父母開始重視孩子的素質教育。盡管要花費大量錢財與精力,廣大父母親還是堅持讓自己的后代學習各種藝術特長等課程。首先,父母重視后代的教育,對孩子特殊能力培養方面的積極作用,是可以給予一定肯定的。然而,這種只憑家長的主觀想法對孩子的引導培養卻可能未能收獲到如期的理想效果,不如根據孩子自身的興趣愛好與接受能力來培養。
那么,父母應該怎樣正確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并引導孩子在合適自身的方向上發展呢?首先,要關注孩子所提問的問題,正確從中發現孩子的興趣愛好。對于孩子的“這是為什么呢”“怎樣才能”“那是怎么了”,父母不應該覺得不耐煩。即使問題千奇百怪,“無厘頭”,但這卻是孩子個人興趣愛好的重要標志。
善于發現孩子的好奇心,積極引導,認真回答孩子的提問,這是對孩子求知的萌芽的保護,培養孩子積極探索求知的精神。一般地,孩子不引人注目的一些行為被視為淘氣頑皮的舉動,而對于平時深入細致地觀察孩子日常活動的父母來說,這是值得很好地探討的現象。
東莞理想家教網總結興趣愛好的幾個基本的特征,供讀者參考辨別:
第一,主動性。在沒有各種主觀限制與督促下,其能經常積極地、自發地從事某項或某幾項活動,甚至能勇敢面對障礙與困難也不輕易放棄。
第二,情感愉悅。其會在某項或某幾項特定活動中表現出愉快的情感,樂此不疲。
第三,堅持性。指能在較長的一段時間內集中注意力觀察或從事其喜歡的活動的特點。堅持力是一種自覺確定目的后,自行支配調節個人行為而實現目的的心理活動或能力。
從特征出發定義興趣愛好,可便于父母識別自己后代的興趣愛好,正確有效地培養孩子的綜合素質。倘若父母注意到孩子經常主動且愉快并較長時間地有某項活動的意識傾向,父母就能發現孩子的興趣愛好,并確定孩子對哪方面有濃厚興趣。
一旦發現孩子的某些興趣后,父母就應該精心培養。假若孩子在興趣愛好上走錯方向,比如從事不良活動,應當及時給予提醒、督促與耐心引導。家長要合適地安排,要遵循規律,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切勿操之過急,惡性循環。
假設孩子對英語的學習沒有興趣,成績不理想,那么,父母應先了解孩子的心理發展狀況與知識掌握水平,明確孩子目前在學些什么,若學習內容過難,甚至遠遠超過孩子客觀的接受力,直接挫傷孩子對英語學習的積極性與自信心,甚至有些孩子會產生自卑心理,認為自己是一定學不好的,進行自我貶值,久而久之成為習慣惡性循環;若學習內容比較容易,而沒有明顯的好成績,只要努力激發孩子的求知欲與榮譽感,給予其足夠的信心與精神動力,引起孩子的積極學習的興趣,勤奮好學,最終會取得滿意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