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培養孩子的各種優良品質中,“膽大心細”是我們更應該專注的一種好品質。那么,要培養孩子的膽大心細的良好品質,作為家長應該如何操作?
首先,培養孩子善于思考的習慣!叭级笮小敝v究的就是各種行為操作都需要多次周密的思考打量,避免各種不良的效應。讓孩子有足夠的勇氣面對世界,對身邊發生的事,出現的物進行充分的思考,獨立理解事物的本質。教導孩子不應該過分相信權威,敢于揭開事情錯誤的一面。敢愛敢恨,敢想敢問,敢做敢當,這才是培養孩子獨立能力的不錯方式。
其次,培養孩子的創新能力或高創造能力,面對事物的主動性。在當今的中國教育,讓孩子獨立面對事物的機會并不多。例如,家長不會讓小孩子單獨睡一個房間。家長對孩子的愛是沒錯的,但是過度溺愛,導致孩子對待困難的態度不堅定,沒信心,這就是多愛的負面影響。再來分析下國外孩子的家庭教育,很多小孩從小就獨居單房。他們的父母這樣做可能出于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質,也可能是對孩子的關心不夠,這個問題就值得我們今后自己去發現探討了。國外的孩子一般在3-4歲的時候,因為長期獨立面對世界事物,想象力特別豐富,恐懼感也尤其強烈。這樣也讓孩子鬧著要和父母一起睡。此時的家長,不是不能讓孩子跟自己同床睡覺,而是想辦法讓孩子獨居一室而不害怕,讓孩子通過自己的努力來克服恐懼感。一般情況下,他們會有以下的方法措施:帶有父母氣息的大襯衣陪伴孩子,讓孩子的喜歡的玩具陪伴著孩子等等,通過各種物品給予孩子信心與勇氣去面對困難。
現在的企業要在社會中站住腳,必須有自己獨擋的一面,富有創造性的一面。創新人才也是目前教育的另一個高目標。然而,我們現在的教育環境下,孩子的發展并不能達到一些發達國家孩子的水平。國外教育強調動手能力,從小就有機會教孩子正確使用各種先進工具與科技產品,他們認為孩子應該有對新事物的認識強烈欲望,并擁有機會去親手操作。這樣在一定程度上培養了孩子的獨立性,培養了孩子的高水準創造力。
國外的家庭教育如何消除對孩子的恐懼感?家長們都是通過教會孩子適應環境來解決,而不是我們現在的改變環境達到孩子的適應結果。明顯,改變環境達到目前的目標是可行的,但如果孩子長大了,面對社會更復雜的環境,家長還能這樣協助孩子,改變環境再讓孩子適應?通過帶領孩子跋山涉水的鍛煉,去培養孩子的冒險精神,這些做法都有利于培養孩子的優良品質。
再次,培養孩子自我保護的能力。從自我保護的意識,到自我保護的技巧與實際應用,我們都需要對孩子進行教導。比如,孩子應該從小學會看紅綠燈,教導孩子安全的行車方向和過馬路的方法,遭遇危險之時要會打報警電話。家長是不可能陪伴孩子一生的,只有讓孩子學會獨立勇敢地面對生活,才會讓孩子具有較強的適應社會的能力。
最后就是培養孩子的觀察力。孩子要學會觀察身邊事物的一切微小變化,從變化中努力找出變化的方式與規律。對于課本上的知識,不應該錯過一點理論知識,細小的錯誤也應該及時發現與整改。關心細節,往往是取得成功的秘訣。從生活習慣上培養孩子的發現能力,也是值得我們進一步專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