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家教網 “沒有一個孩子未被賦予天資。只要我們把無限的愛心投放到難教育學生中間去,愛他們,了解他們,發現他們,相信他們,我們的工作就會有滿意的結果。”這就是蘇霍姆林斯基獨特的“難教育學生”觀。
在蘇霍姆林斯基看來,我們通常所說的“差生”就是“后進生”或“學習有困難的”或“頭腦遲鈍”的學生。在教育實踐中,我們要像醫生一樣先找出他們的病因再去教育他們,采取一些能夠照顧個人特點和個別困難的教育措施。字里行間,感受著這位教育家對“難教育學生”方法的獨到見解。
教師不能冷落“難教育學生”
大部分教師對優等生偏愛極佳,而對“學困生”的愛卻不及優等生的一度,正是這少之又少的“溫度”影響著“學困生”的學習熱情、積極性以及自信心,同時也阻礙了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
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情緒
“難教育學生”學習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學習情緒狀態低落,甚至厭學、逃學。面對此狀,要使“難教育學生”樹立自信心,樹立克服困難的勇氣。同時要創造條件,給“難教育學生”大量的“智力勞動”的機會,使他們學習心理處于積極活躍的狀態。
通過閱讀來進行提高
學生學習越感到困難,他在腦力勞動中遇到的困難越多,他就越需要閱讀,問題不僅在于閱讀能挽救某些學生免于考試不及格,而且在于借助閱讀發展了學生的智力。他們讀書越多,思考就越清晰,他們的智慧力量就越活躍。老師就要注意給每一個“后進生”挑選一些供他們閱讀的書籍和文章,這些書刊都是用最鮮明、最有趣、最引人入勝的形式來提示各種概念、結論和科學定義的。
培養他們自學的能力
“難教育學生”學業成績不良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他們缺乏學習的技能技巧,這就需要我們老師去給他們以指導。比如語文學科,課前的自主預習:借助工具書讀通課文,標出自然段序號,圈畫生字,查字典組詞……讓學生在常規預習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而掌握語文學習的基本方法。
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樹立自信心
在“難教育學生”第一次學習新教材時,要設法讓他獨立思考,促使他在每一節課上,在腦力勞動中取得哪怕一點點進步也好,讓他在進步中成長。在我們“先學后教”這一新的教學模式下,注重“學困生”的知識體驗,給他們以展示自我的機會,也就充分體現了這一點,讓他們感受到自主探究、收獲的快樂,并逐步地樹立其自信。
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是“轉差”工作的重要途徑,孩子的素質和天資在他們從事自行選擇的活動時才能得以發揮。在我校的美協活動中,孩子們依據其興趣有的選擇繪畫,有的選擇書法,有的選擇雕刻……每每展示他們的作品時,你也會看到他的自信與驕傲。
分別施教
在我們的課堂上,教師的教學要講究其藝術性,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跟能力較強的學生在一起上課學習的時候,不要總是有意無意地給最差的學生提些比較容易的問題,不要用一句話或一個手勢使得他們感到老師已經對他們的失掉信心。而是需要對他們加以特別的關心和耐心,需要我們在備課時,給他們以更多的關注與愛心。對“難教育學生”不僅在腦力勞動內容而且在時間安排上也就個別對待,真正做到因材施教。這樣才會對他們注入巨大的熱情和精力,他們便將此轉化成強烈的自信和積極的學習情緒。
在這其中我也感受到了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信念:熱愛孩子、關心尊重孩子,相信一切孩子在教育中能夠向好的方面轉變。